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存在一种普遍印象,即认为我们所相信的一切事物,都应该是能够被证明的,或者至少能表明被证明的可能性很高。许多人觉得,无法给出理由的信念乃是不合理的信念。这种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我们几乎所有的共同信念,都是从别的信念中推演出来的,或者能够从别的信念中推演出来,而这就可以被视为信念的理由。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理由会被遗忘,甚至我们脑海中从未有意识地想到过它们。例如,我们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有什么理由能假定我们正吃的食物不会变成毒药?然而,如果有人如此质问,我们觉得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理由,哪怕当时没有现成的理由。我们的这种信念通常能被证明是合理的。
但是,让我们试想有一位固执的苏格拉底,不管我们给他什么理由,他都继续要求用另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理由。他这样寻根究底,也许不用过多久,我们最终会被逼到这样一个境地: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更进一步的理由了,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在理论层面甚至也找不到任何进一步的理由。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信念为起点,我们可以从一个点退回到另一个点,直到得出某个普遍原则,或者得到普遍原则的某个实例,这个原则似乎光鲜自明,而它本身却不能从任何更为自明的东西中推导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上,例如食物是否真的有营养而且无毒,我们都要回到第六章中讨论过的归纳法原则。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继续倒退一步的余地了。该原则本身不断地被用于我们的推理中,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没有任何推理能从更简单的自明原则出发,如此便引导我们以归纳法原则作为其结论。对其他逻辑原则也是如此。逻辑原则的真理对我们而言是自明的,我们用它们来构建证明;但是它们自身或至少其中有一些是无法被证明的。
然而,自明性并不囿于那些不能被证明的普遍原则。当我们承认了一定数量的逻辑原则之后,就可以从这些原则推演出其余的原则;而推演出来的命题往往和那些未经证明的假定命题一样的自明。此外,一切算术命题都可以从逻辑的普遍原理推演出来,像“2+2=4”这样的简单算术命题,也像逻辑原理那样是自明的。
似乎还存在一些自明的伦理原则,例如“我们应该追求美好的事物”,尽管它们有更多争议。
应注意的是,就普遍原则的一切情况而言,处理常见事物的特殊事例比普遍原则更为明显。例如,矛盾律指出,任何事物都不能既具有某种性质又不具有这种性质。只要理解这一规律,就会发现这是显然的,但当说我们所看到的一朵玫瑰不可能既红又不红,这时候就没那么显然了。(当然,玫瑰花有可能部分是红的,部分不是红的,或者玫瑰花可能是粉红色的,我们几乎不知道是否应该称为红色。但在前一种情形下,玫瑰花作为一个整体显然不是整个都红,而在后一种情形下,只要我们对“红”给一个精确的定义,答案在理论上也可以是确定的。)我们通常通过一些特殊事例才能看到普遍原则。只有那些善于处理抽象概念的人,才能不借助事例帮助便轻易地掌握普遍原则。
除了普遍原则之外,另一类自明的真理是直接由感觉得来的真理。我们称这样的真理为“知觉的真理”,而把表达这类真理的判断称为“知觉的判断”。但在这里,需要相当多的谨慎方可得到自明真理的确切性质。实际的感觉资料既非真确的也非虚假的。比如说,我所看到的一块特定的颜色,的确就这样简明地存在着的:它不是一个真确的或虚假的事物。的确存在这样一个斑块,的确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亮度,的确它被其他某些颜色环绕着。但是,就像感觉世界中的其他事物一样,这一块颜色的自身不同于那些或真或假的事物,故此,我们若说它是真确的,并不恰当。这样一来,无论从我们的感官中得到何种自明真理,它们都必然与从感官得来的感觉材料不同。
自明的知觉真理似乎有两种,尽管分析到最后这两种真理可能会合而为一。第一种只是单纯地断言感觉材料的存在而不作任何分析。我们看到一块红色,就会判断“这里有如此这般的一块红色”,或者更严格地说“这里有它”。这是直观的知觉判断的一种类型。当感觉的客体很复杂时,我们对它进行某种程度的分析时,就产生了直观的知觉判断的另一种类型。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块圆形的红色,可能会论断说“那块红色是圆形的”。这也是一种知觉判断,但它的性质与前述那个知觉判断的性质有所不同。在现在的判断中,我们单一的感觉材料既有颜色又有形状: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的。我们的判断就把材料分为颜色和形状,然后凭借“红色是圆形的”这一陈述把它们重新组合。这种判断的另一个例子是“这个在那个的右边”,在这里,“这个”和“那个”是同时被看到。在这种判断中,感觉材料包含着彼此相关的成分,而我们的判断就断言了这些成分具有这种关系。
第二种直觉的判断是记忆(memory)判断,它与感觉判断类似,但又与感觉判断完全不同。由于人们对一个客体的记忆往往伴随着对客体的映像,但映像并不是记忆的组成部分,因此记忆的性质带些混乱的危险,只要注意到,映像属于现在而记忆属于已知的过去,就很容易看出这一点。此外,我们当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映像与记忆中的客体进行比较,因此我们通常在一定范围内知道映像有多大程度的准确度。但是,如果客体不是与映像彼此独立,如果客体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先于心灵,我们就不可能做这样的比较。因此,构成记忆本质的并不是现在的映像,而是有一个被认为属于过去的客体呈现在心灵中。记忆的事实如果不是就这种意义而言,我们就根本不会知道曾经有过一个过去,我们就对“过去”这个词所能理解的,并不会比一个天生盲人对“光”这个词所了解得多。因此,必定存在着直观的记忆判断,而我们关于过去的所有知识在根本上都依赖于这些判断。
然而,关于记忆的这一问题也带来一个难题,因为它很容易出错,人们对一般直观判断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这个难题解决起来可不轻松。但我们首先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范围。一般说来,经验越鲜明、时间越接近,记忆的可信度也就越大。如果隔壁房子在半分钟前被雷电击中,我对所见所闻的记忆将会非常可靠,以至于怀疑是否有过雷电,会是荒唐可笑的。这同样适用于不鲜明的经验,只要它们是最近发生的:我敢肯定我半分钟之前也坐在现在这把椅子上。回顾这一天,我发现有些事情十分确定,有些事情我差不多可以确定,也有些事情我可以通过一番思索和回忆周遭情形来确定,而还有些事情我就根本不确定了。我很肯定今天早上吃过早餐,但如果我像哲学家那样毫不在乎早餐,我就会怀疑是否吃过早餐了。至于吃早餐时的谈话内容,有些我可以很容易地回忆起,有些则要费一番思索,有些就不确定,还有些我完全想不起来了。因此,我所记忆的内容,其自明的程度有个连续的等级差序,我记忆的可信度和这个等级差序是相应的。
因此,对记忆错误这个难题的第一个回答是,记忆在自明性上有一个等级差序,而这种自明的等级差序和记忆的可信度是相对应的,我们的记忆对新近发生的事和鲜明生动的事,可信度达到完全自明的限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似乎会非常坚信某种完全错误的记忆。在这些情况下,大概真正记忆的东西就其直接呈现在人们心灵里的意义而言,很可能并不是那个被错误记忆的东西,尽管它通常和被错误记忆的东西有关。据说乔治四世经常说自己在滑铁卢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最后连他自己都这样相信了[1]。在这种情况下,他所直接记忆的只是自己的重复断言。而他对自己所断言事物的信念(如果有),并非来自记忆中的真实事件,而是来自他所能记起的那些断言。错误记忆的情况大概都会因这种方法而产生,这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可以看出,错误记忆根本就不是记忆的真实事例。
记忆的实例让我们厘清了有关自证性的一个要点,那就是,自明性是有等级差序的:不是一种性质简单的存在或不存在,而是一种性质存在多少,其程度可以从等级上的绝对肯定到几乎察觉不到的微乎其微。知觉的真理和某些逻辑原则,都具有极高程度的自明性;直接记忆的真理,几乎有着同样高的自明程度。归纳法原则的自明性不如其他一些逻辑原则,比如,比起“从真确的前提推导出的结论必然为真确的”。记忆所隔的时间越遥远、越模糊,它们的自明性也会相应越低;逻辑真理和数学的真理越来越复杂,(大概地说)它们的自明性也会越来越低。对内在的伦理价值或美学价值所做的判断,也倾向于有些自证性,但程度并不高。
在认识论中,自明性的程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命题并不真确但可以(似乎有可能的)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明性,那就没有必要摈弃自明性与真理之间的一切联系,而仅能说,在出现矛盾的地方,应保留自明性更强一些的命题,而摈弃自明性不够的命题。
然而,知觉判断和记忆判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似乎极有可能结合在上述所解释的“自明性”之中;其中一个概念对应于最高程度的自明性,其实它也是真理一贯正确的可靠保证;而另一个概念则对应于所有其他程度的自明性,并不能给出准确可靠的保证,而只是一种程度或大或小的假定。然而这只是一种提议,现在我们还不能对其有进一步的阐述。待解决了真理的性质问题之后,我们将再回到自明性问题上来,自明性关乎知识与错误的区别问题。
[1]乔治四世是乔治三世的儿子,他于1820年继位,滑铁卢战役发生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指挥者是惠灵顿公爵。
简介关于穿越六零年代开局当奶奶女主白慧慧现代白骨精穿越1968年,直接升级当奶奶,看她带着空间在六零年代,搞事业,养崽日常,顺便把孙子孙女培养成了不起的人物。(女强无cp)...
晋江VIP20231024完结总书评数15082当前被收藏数57247文案网瘾女青年秦若最近有个苦恼,她手机上的短视频软件颤音突然变成了盗版软件视谶。谶,作预言之意,语言的预言称之为谶言,带图片的预言称之为图谶。所以短视频预言就是视谶?做盗版的还怪有文化的。秦若点击卸载,OK,卸不掉。秦若咬咬牙换了个新手机,OK,还是有这个软件。秦若脏话jpg秦若点进软件刷第一个视频哇哦,是国外某地海啸现场。时间,三天后。秦若我不信。秦若点进第二个视频哇哦,是娱乐圈某知名演员因重度塌房被捕,时间,五天后。秦若你猜我信不信?秦若刷到第三个视频某地某公交车因意外坠湖,十死十六伤,时间,七天后。秦若要不要脸啊,拿这种事唬人,死骗子!秦若怒而关掉软件,却不想三天后,国外某临海城市因海啸受灾五天后,知名演员因塌房被捕,对其罪行供认不讳秦若!!!秦若果断报警你好,我要上交我的手机!电话对面?蓝星历2089年,天灾一如既往的时有发生,整个世界总有一些地方陷入混乱。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个国家渐渐不在此列中,他们似乎总能在天灾前转移群众,总能在大型事故前力挽狂澜,甚至还有余力关爱其他国家。他们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更先进的武器,更先进的航天器等等,是不是有哪里不对?蓝星其他国家你们是不是背着我们联系上了外星人?嘉国我们一如既往众志成城,人民至上,一切靠自己!感情线极少非无敌大佬型主角,主角前期跟随行动组,15章之后主角戏份少,不存在拖后腿行为。偏群像,纯架空。内容标签科幻末世升级流app预知群像主角秦若┃配角顾昂章林雪┃其它一句话简介预言手机当然是要选择上交啦!立意团结友爱,发展至上。作品简评普通公民秦若原本过着普通生活,某天手机里出现了能预知未来的APP后当机立断上交,然而当她想要回家时,警察同志很不好意思的告诉她,那个APP只有她在时才能打开,从此秦若从纸扎店小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基地成员。有了这个预言APP后种种天灾有了提前躲避的机会犯罪意外团伙作案,种种人祸也可以及时避免,由此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关注,但同时也借由APP开始了星际时代。本文行文流畅优美,文字表述力强,家国情怀浓烈,各种天灾人祸在残酷的同时也不乏人文关怀,让人倍感温暖,而各种罪犯反派间谍的下场也让人身心舒畅,剧情发展合理,是值得看下去的群像佳作。...
明锦这一世,被人抢了身份和名字,好不容易回到家,却遭家人厌弃未婚夫不喜,纵使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落得一身伤痕累累。她在弥留之际向上苍祈求,若有来世,她再也不想过这样的一生。未想一朝醒来,她真的回到了过去。这一世,明锦再也不想要那些不属于她的东西,亲情也好爱情也罢,她不稀罕也不在乎了。可明锦没想到,她不再贪求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些曾经抛弃伤害她的人,却一个个哭着求她回头了。顾明珩我开始只是觉得这个小姑娘可怜,忍不住就想帮帮她,后来,我想把她护在我的羽翼之下,想与她并肩同行,我想告诉她,你可以不用怕,你可以随意哭,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顾长玄那些尘封的记忆冲洗他的大脑时,他眼睁睁看着明锦头也不回地离开,原来他一直都爱她,可他知道,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天刀魔神秦阳修为达到半步主宰,可痛失爱妻,冒着极大风险,他毅然动用轮回圣钟回到了少年时期。漂亮师姐成为护卫,极品富家千金成为侍女,强盛丹宗的丹女求着成为丫鬟。清纯圣女,娇媚魔女,帝国公主,精灵女皇,一个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也纷纷缠着秦阳。秦阳一颗心却全在自己认定的妻子身上。可知道秦阳因为她死冒着极大风险重生归来,秦阳认定的妻子却强逼着他纳妾,收通房丫头。秦阳好为难!...
简介关于拯救世界也该让系统试试一生兢兢业业的主系统aoo1在连续三届被评选为法则海最可怕的生物之后,得到了直属上司主神曙委婉的指派。众系统口中感觉是主神的走狗,任务者口中随时酝酿着邪恶计划,化名希桐的主系统接受了主神的任务,前来处理一个正在和修真世界融合的现代霸总文学小世界。本以为是家有儿女剧情的重组家庭,实际是堪比间谍过家家的马甲文主系统默默将自己从狗的位置换成了继弟。原作里性格别扭的继弟,染着银打了八个耳洞的鬼火少年,在性格大变,浪子回头后,好像不是人了。原作里白切黑的病娇深情男二,失踪的爸生病的爷爷破碎的家,在一朝黑化后,好像也不是人了。希桐把怀疑的目光看向原作的官配顾总,你不会也不是人吧?顾与归连连摆手别造谣,我祖上一百代就是猴子了。1本文虽使用了aBo设定,但基本不含有标记,腺体等衍生的情节,相关含量在百分之五以下2对于特殊称呼大部分采用现实世界的称呼,例如嫂子,弟妹等,不会进行特别的修改3本文较慢热,主设定是修仙现代,望读者朋友们保持耐心,可能会有后面和前面不是一个人写得的感觉(但确实是一个人写的,小编也觉得很奇怪)4感情线很少,官配曙...
何晨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但是老创你告诉我,这里为什么会是史前世界啊啊啊!!还有,我不吃!我不吃烤小拉达!饥肠辘辘的何晨忍不住闻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