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兄,东街开了一家新面馆,那面可是真好吃,今天第一天开张,半价卖呢,才四文钱,足足一大碗呢,还送小菜,你还不去尝尝。”
“是吗?有这么好吃,我正好没吃饭呢,我这就去吃吃看。”
有了一些食客的宣传,很快铺子又来了一群人,很多人的想法并不是冲着味道多好来的,最主要的是便宜,比自己做还实惠呢,这么好的事哪能错过呢,于是客人来了一波又一波。
炸酱面卖的最好,虽然它比素面贵一个铜板,人们还是爱吃肉的,都要炸酱面,其它两种面就要差点,不过最后也全部卖光了,他们准备的两大盆面都卖了出去,大概算下来有一百多碗面。
这样说来有至少一百人来这吃面,可是不少人呢,面卖光了,来得晚了没吃上的人不免有些遗憾,尤其是听到有人夸这家面怎么怎么好吃的时候,心中更是痒得厉害,转天一早就过来吃面。
忙碌了半天,虽然卖出了一百多碗面,最后算下来其实根本没转多少铜板,他们这第一天销售,差不多就是成本价在卖,最后转了五十来个铜板。
窦花和李氏之前算了成本,面是实打实的白面,加上各种配菜调料,一碗素面卖八文钱,荤面卖十文钱,除去成本一碗面能赚四文钱左右,因为铺子是自己的,自家家人出力,没有额外的开销,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
饶是这样,李氏和窦花数着铜板也是高兴的很,这些都是他们辛苦一天的劳动成果啊。
第二天就好了许多,虽然吃面的人少了一些,可是价格却是提上来了,面的味道好,总有人会来吃的,第二天赚了三百多个铜板,第三天赚了二百多个铜板,后来的收入一直在二百个铜板上下浮动。
卖一个月的面也能挣得七八两的银子,按照约定,窦花和窦四山两家平分,每家都能得上几两银子,这也算是一笔大收入了。
窦花对赚的的这些银子到没什么太在意,家里如今不缺银子,自己上山一趟,挣得银子也比这个不少,她主要是想让家里有个长久的营生,弟妹在县城里多来往走动,也能长个见识,这也是她为窦家几个小的挣下的第一份家业营生,等窦青大了,取了媳妇,就让他们接手,以后过日子也就不愁了。
虽然开了面馆,但家里地里的活计也没落下,家里有小的还有一群牲畜呢,不能撒手不管,窦花和李氏将铺子开门的时间,定在巳时初到未时末(早九点至下午三点)这段时间,早晚都不做生意,这样他们从窦家村来到县城,一来一回有了时间,也能照顾到家里,唯一的就是小灰子跑腿辛亏些。
为了犒劳小灰子这个大功臣,窦花早晚都喂它两个饼子,它有吃的,倒也没闹过什么情绪。
如今两家合伙开店,地里的活都是腾空儿一起干的,这样人多,活干起来倒是也快,家里也是彼此互相照应这。
没几天功夫,窦家开店的事情便在窦家村子传开了,成了村子这一阵子最大的话题,没人不羡慕的,
“哎呦,你们听说没,这窦家丫头窦花在县城里开了面馆,听说买卖好的很啊。”李家大娘道。
“我早听说了,我家当家的都去过他家面馆,还送了一碗面给他吃,听他说啊,那面可是真好吃,叫什么凉面,有劲道又开胃,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孙家媳妇道。
...
我是啃老族,叶余,谐音业余。父母当时给我取名的时候,希望家里有余粮,但是同辈的都是两个字,于是就取余字,只是他们忘记他们姓叶。本来在那个年代没什么事情,但问题是随着新时代崛起,我这个名字,被认识我的人戏称业余。因为运气不好这个问题,我被当时的公司辞退了,真成了业余的了。我成了一名啃老族。有一天,宅在家里的我,因为隔...
千古名画九筵仕女图流落民间,被风流纨绔富三代谢衍收入囊中。本想着献给祖父庆生,以获得千亿家产继承。不成想名画掉粉残破,不复国宝风姿,而画中倾国倾城的仕女虞美人袅袅,竟然重获新生。袅袅你要怎样才肯帮助我,修复此画?谢衍你帮我争家产,我给你塑金身。千年时光风化,百年间辗转易手,名画工艺几近失传,即使在华国,也不易寻得技艺高妙的装裱师。然,千辛历尽,万事俱备,谢衍却不愿袅袅重回画中。千亿家产我不要,家世地位我不要,只求你陪我走完人生下一程,可好?!...
优质精品图书推荐...
...
主角是段小白柳菲菲的小说风流小刁民讲述了王大婶是段小白和柳菲菲的恩人,也是他们的养母。十六年前,段小白带着柳菲菲四处乞讨,王大婶收养了他们,含辛茹苦地将两人抚养成人,并供他们接受教育。段小白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前不久王大婶不幸摔成了植物人,段小白毅然放弃了一切,回到家中照顾她。现在,段小白已经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与柳菲菲一起照顾着王大婶,期待着她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