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一
苏州园林中,沧浪亭并不算最好的。拙政园、狮子林的名气,都在它之上。但我三过苏州,曾三游沧浪亭。徘徊其间,对绿水丘山,古木修竹,我的心情总有一些落寞。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里的园林之。初到苏州,我产生的最强烈的印象是,这座城市是最适合文人居住的方。园林酒肆,水巷人家,处处都渗透着东方文化的圆融。那我落寞的心情又何以产生呢?
我最早知道沧浪亭,是通过一名为《沧浪亭》的诗: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诗作者是北宋早期的文人苏舜卿。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沧浪亭,便是苏舜卿花钱构筑的私家园林。国内所存古诗人的宅邸而擅园林之胜的,一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二是苏州的这一处沧浪亭。杜甫草堂现在的规模,已远不是当年杜甫的蜗居了。是后人为纪念诗圣而不断经营的结果。而沧浪亭一经建成便有园林的格局,这从苏舜卿的诗文中可以印证。
当今之世,诗人是最贫穷的一群,几近文丐。古诗人的日子好过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把写诗作为职业。他们多半都是官员,有固定的俸禄。所以,古诗人中,虽然有杜甫、杜荀鹤这样的贫穷者,大部分诗人,都过着赏花吟月的贵族生活。但是,能够建造私家园林者,却又是屈指可数的了。
那么,苏舜卿究竟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能够建造起这座沧浪亭呢?
二
苏舜卿,字子美,四川中江县人,曾祖苏协随孟蜀降宋后,授光禄寺丞,知开封府兵曹事,举家便迁到了开封。祖父苏简,父苏耆,皆进士出身的官员。也都是名噪一时的文人,都有文集刊世。开封乃宋朝的都。苏耆当过开封县令,这职位相当于今的北京市长。苏舜卿生长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中,不知饥馁冻饿为何物。且从小浸淫典籍,浏览书乡,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贵族子弟。
苏舜卿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宋朝的上升期。除契丹的入侵使北边屡有战事外,国内基本稳定。但朝廷内革与守旧两派的斗争,却须臾没有停息。苏舜卿二十二岁因父荫入仕,当了一个太庙斋郎的小官。当年,因玉清宫毁于大火,皇上想修复,苏舜卿便向当朝的仁宗皇帝献上了一篇《火疏》,反对修复。内中有这样一段:
楼观万叠,数刻而尽,诚非慢于御备。乃上之深戒也。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已,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在辅弼,无裨国体者去之,居左右,窃弄权威者去之,精心念政刑之失,虚怀收刍荛之言,庶几灾变以答意。
二十二岁,从今人的角度看,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可是偏偏不知高厚,竟敢教训起皇帝来。这种“好为帝者师”的举动,一方面说明苏舜卿的幼稚无知,一味持才傲物,只想出风头,而不知人情的凶险;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士风还算健康,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比较宽松。不然,这样高标准的“毒草”是绝对不可能出笼的。即便出笼,其下场之悲惨也是可以预料的。苏舜卿没有因为这篇《火疏》受到任何打击,五年后,他反而顺利考中进士。说明仁宗当时的政治还算清明。
兹后,苏舜卿还给皇帝上过《乞纳柬书》和《诣匦疏》。文更加疏狂,批评的口气也更加严厉。特别是后一疏,甚至指名道姓斥责皇上跟前的一些近臣,尸位素餐,虚庸邪谄。皇上一到晚和艺人混在一起,歌舞享乐,心志荒荡,政事不亲。这样的批评,不要说用在皇帝与辅臣身上,就是一般的人,恐怕也很难接受。
写《诣匦疏》时,苏舜卿已经三十一岁了。居丧期刚满回到开封。如果说九年前写《火疏》,是因为年轻而不谙世事。那么现在则说明他的性格的偏执,也可以说是可爱。嫉恶如仇,勇于任事。这种性格有助于艺术的展,但对于官场,却是一个不和谐音。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穿了,这练达即是滑头。说起来虽不好听,但却实用得很。在中国,混到高官位子上的,有几个不是老滑头?
然而有的是,这篇毒草抛出后三个月,苏舜卿还照例补了一个长垣知县。十年间上三疏,抨击时政,火药味很浓。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这可能给他造成一种错觉,即“造反可以升官”,正义可以战胜邪恶。因此助长了他的狂放性格的展,以致酿成最终的悲剧。
苏舜卿二十三岁结婚,娶郑氏为妻。五年后郑氏病故,旋即父丧,去官守孝,两年丁忧期满再度入仕。宰相杜衍欣赏他的才华,知道他丧妻,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一来,苏舜卿成了宰相的女婿,更是身价百倍。杜衍与范仲淹是政友,都是朝中的革派。范仲淹于庆历三年即1o43年入主政,任枢密副使,枢密使即杜衍。革派人物相继掌握朝中大权。第二年,由范仲淹推荐,37岁的苏舜卿升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由此,苏舜卿进入“高官”的行列,其时他正当盛年,本可以凭借这一崭的舞台,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谁知由于自己的行为不检,被一直寻机反扑的守旧派抓住把柄,而导致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祸。
当时京师的俗例,各衙门春秋赛神,本衙门官员要聚在一起吃喝一顿。这酒饭钱由到会的官员们凑份子。也有的把本衙门的一些破烂清理卖掉,换一些碎钱买一顿吃喝。苏舜卿初当上京官,自然不肯放弃与同僚们相聚一乐的机会。他也让人把本司的一些拆封的废纸卖掉。钱不足,参加宴会的人又各出一些钱来助席。先是请来一班优伶歌舞助饮。喝到高兴时,苏舜卿便命令撤去优伶,让本司的吏员也走开,只留下一帮朋友。这时,苏舜卿召来两军女妓,狎邪宴乐。是夜尽欢而散。
邀饮与狎游,这在宋朝的官场中,本是常事。怎奈苏舜卿是政治漩涡中人。他岳父是当朝宰相,范仲淹和富弼为其副手,三人共理朝政,都是革派。一些利益受到侵害的守旧派官员,一直在伺机反扑。苏舜卿本是京城名人,所邀饮者的十几个朋友,皆一时名士。因此反对派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于是由御史王拱辰、刘元瑜上本皇上,弹奏其事。仁宗皇帝肯定记得这个上《诣匦疏》的苏舜卿,也肯定没有好感。于是下令把苏舜卿抓起来,枷掠严讯,过了两个月的牢狱生活。结案,判苏舜卿监主自盗,减死一等科断,除官为民。
监主自盗,指的是苏舜卿把公家卖废纸的钱用来招待同僚喝酒。这么一点点事,差点掉了脑袋,可见处罚之严。今,各单位卖旧报纸打牙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侵吞公家财物。可是,宋代的苏舜卿,做官做到了正部级,却因为这么一丁点小事儿被革职为民,这恐怕不能简单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解释。一方面,它说明政治斗争的险恶,抓住一点过错,把政治对手搞掉。既落得一个惩治腐败的好名声,又达到了剪除异已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宋朝吏治之严。如果法律上无章可循,卖废纸也决不会定下一个“监主自盗”的罪名。至于这法律实施的普遍程度,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庆历四年(1o44年)的秋,宋朝都开封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苏舜卿一案了。这一顿酒,不仅使他的命运产生逆转,从此离开宦海,一蹶不振。更使得改革集团受到重挫,蓄势待的改革力量顷刻间几乎崩溃。史载“同会者十余皆连坐斥退,名士一时俱空。”这些名士,都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到了第二年正月,改革派的三个领军人物俱被贬出京城,杜衍知衮州,范仲淹知汾州,富弼知郓州。此事的始作俑者王拱辰与刘元瑜相庆说“诸辈为我一网打尽矣!”
历史,留下了一段不可修复的遗恨。
三
春风奈何别,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这《离京后作》,是苏舜卿在庆历五年春离开开封南下吴中的旅途上写下的。表述了他劫难后的痛苦心情和有些勉强的自我安慰。两个月的牢狱生活,使他开始冷静下来,在狱中他只写过一诗,他的一贯昂扬的情绪急转直下,变得颓废了。
诗是这样写的:
自嗟疏野性,不晓世途艰。
仰笑飞鸟,冥心思故山。
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
作品简介一块板砖把现代女村长砸成古代男村长!当村长没问题,她有经验!不就是混日子嘛!混着混着…不好!马甲掉了!这下子好啦!她的日子混不下去了!没事,没事,她有...
简介关于从被赶出家门那天开始xp之作,除男主外,全员火葬场阴暗批疯批单箭头女主ps女主也是个小疯子。顾思竹死后才现,自己是一本言情大女主小说中的炮灰女配。而女主正是与自己调换了二十多年人生的白娇娇。她是真千金,自己是偷走她生活的假千金。真相揭开,她遭受众嘲,被白娇娇诬陷推她下楼。养父养母对她失望,哥哥赶她出家门,最好的小痛斥她心思恶毒,就连她觉得能相守一生的未婚夫,都站在了白娇娇的身后。到死,她都在被误解。重生一世,顾思竹不想再祈求信任。她只想远离众人,把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可就在顾思竹潇洒离去之后,众人却纷纷不乐意了。在恋综里,徐翎咬着牙问她为什么一张心动纸条也不写给我?关海委委屈屈姐姐,再跟我约一次会吧。丁哲欠你的约定,现在兑现还来得及吗?屏幕外的顾思朗气得跳脚你们谁也别想拐走我妹妹!6星洲谢邀,第一次见面,她就已经认定了我。高亮女主不会原谅背叛她的人。爱而不得,才会陷入疯狂,前期大概都还装模作样像个人。疯得各有千秋。重生加书的设定,是为了修正女主视角,并无其他作用。除开是我的女主外,她没有其他强大的金手指。...
作品简介简单的说,这是一个贱人和魔王混搭的故事。 魔王全心全意呕心沥血,努力培养贱人成长为一大杀人放火大魔王。结果他现,这货似乎跑偏了 不过似乎想杀他们...
简介关于灵泉空间劝寡母分家后养大弟妹李雨桐警校毕业一朝穿越,果断带寡母弟妹与极品断亲,正专心搞钱养家不亦乐乎,偶然救下了个失明美男子,前世零恋爱经验的她竟遭遇美男子霸道表白?天哪,她好喜欢怎么办!原村花嫉妒眼红来撬墙角?连番怒怼收拾丝毫不惧!一计不成又想毁姐清白?你的招数还太嫩了...
上辈子,她是被抢了爸爸宠爱,抢了未婚夫,被继母继姐害死在病床上的千金小姐,重生到了199o年,成为了大院里面被人欺负的小可怜。养母和姐姐想把她赶出去,亲生爸爸是个烈士,亲生妈妈丢下她不知下落,好在,大院里面年轻有为的少校,不是她上辈子暗恋的男神又是谁?男神你养母不要你,养父不要你,妈妈不要你,我要你!小可怜真的重生9o小甜妻...